好妈妈必备:从宝宝的便便看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大小便是宝宝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相信许多妈妈在照顾宝宝的同时都遇到过宝宝大便稀稠及颜色的问题。
1.蛋花汤样大便:每天便便5次以上,或者含有未消化的奶块,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奶粉的婴幼儿。
2.水样大便:多见于秋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每天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上,呈水样,量有些多。水分丢失过多,婴幼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
3.粘液或脓血便:多见夏季等天气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
4.深棕色泡沫状大便:多见人工喂养婴幼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过多、过早添加米汤等谷类食物等),通过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能恢复正常。
5.油状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发亮。这表示摄取的脂肪过多,多见人工喂养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6.便秘
便秘的原因:
长期饮食不足。
(1)、长期的饮食不恰当(例如:高蛋白、低糖)
(2)、肠胃功能失调(生物钟和饮食不规律)
(3)、遗传和生理缺陷
如何调理和预防?
(1)、首先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多喂水、果蔬汁、汤等。
(2)、较大婴儿可改变饮食结构。少食富含脂、蛋白质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
(3)、适当运动,增加食欲,增加食量;保证食物的摄取量,以便形成容积性排便。
(4)、饮食睡眠有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5)、给婴幼儿按摩腹部,2次/天。
(6)、若喝奶大便干,可在奶中加5%的糖同时减少奶的摄取量,增加辅食的品种。
7.绿便
婴儿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你如果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所致,就需要去看医生,检查大便的情况,如果有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就可能是孩子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在孩子没吃饱的时候,孩子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便便就绿、稀。
为了预防宝宝发生贫血现象,须让宝宝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也会呈黄绿色或者墨绿色。
有的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些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色素,被它染色后粪便即呈黄色。胆红素可被氧化成为胆绿素,从而使大便呈绿色。小儿排到尿布上的大便遇到空气中的氧,使胆红素素变成胆绿素,使大便表面呈绿色。此外,小儿肠道内寄生许多双叉乳杆菌使肠道变成酸性,大便在肠道中已被氧化,变成绿色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那么,针对绿便,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产生绿便的宝宝,家长可以控制宝宝奶量,保证每天合理摄入适量配方奶;继续观察孩子的大便,如果今后的大便仍然是墨绿色的,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维生素C,让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